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近期阅读了若干有关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农村改革的报道,深受鼓舞。

南海的改革有几大亮点。一是农村实现了社区化管理,使城市服务延伸到农村,政府财政对农村公共服务承担了更大的责任。二是城乡之间正在实现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进展迅速,使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环节之一开始被打破。三是建立了集体资产使用权交易平台,有利于克服集体经济固有的“内部人交易”弊端,减少群众对村干部的不信任,增进农村社会稳定。四是农村产权明晰迈开了重要一步,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五是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促进了农村土地的节约利用。

总体看,南海的改革兼顾了效率、平等和社会稳定,因而是务实进取的改革,值得大力提倡。

南海的农村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今后如何继续推进,以引领全国农村改革,是很有挑战意义的大课题。我们不妨把我国农村改革做一个粗线条的审视,以资更好认识南海改革的意义。

中国农村改革经历了几个关键步骤。

第一步,打破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给农民以生产自由。这一步改革的进展在珠三角地区不平衡,一些县市没有搞家庭承包制,有的搞了又退了回去。在珠三角地区乡镇企业迅速崛起的大背景下,南海、顺德等地推广了股份制改革,这项改革虽然有一定意义,但并没有真正实现符合经济规律要求的产权明晰,给后来的发展留下了隐患。

第二步,改革涉农财政体制,停止收取农业税,实现“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由于珠三角地区经济基础比较好,这一步改革的速度比较快。但因为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的缺陷难以克服,城乡管理体制之间尚存巨大鸿沟,以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出现了类似“富村不稳”的问题。珠三角地区的核心区与边缘地带之间差距也在扩大。

第三步,全面推进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这一步改革正在全国范围推进,而珠三角地区的改革步伐比较快。这一步改革究竟能走多远?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清晰回答将决定改革是否走弯路。对珠三角地区来说,认清这个问题,才能决定改革的举措是否在全国有示范意义。

笔者认为,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就是城市化,其在制度建设上的关键意义,一是建立城乡统一市场,特别是要素市场必须打破城乡壁垒;二是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而不仅仅是“均等化”。实现这两个目标必须仰赖在国家层面上改革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市政管理制度、公共财政制度,并改革各类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关系,建立地方自治制度(而不只是村民自治制度),让脱离农业的农民主要在城市定居,专业农户除分散居住的情形之外与其他市民无任何不同。城市化不是说让农村和农民消失,而是说农村、农民的概念发生变化,即指农村变为一个地理的和产业的概念;农民成为“城外市民”,变为一个职业的概念。

目前,在国家层面上的全方位改革有难处,因此需要在中央、省级政府授权之下,由基层地方政府大胆探索,求的改革突破。笔者希望南海农村改革在已经确定的目标的基础上,还能进一步拓展改革空间,以保持改革的首创性和前沿性。以笔者对珠三角地区的粗浅了解,窃以为改革在以下几个方面还要探索。

第一,要继续反思农村集体经济的成败得失,更彻底地进行农村产权改革。股权固化和集体经营性资产使用权的竞价交易是第一步,今后还应考虑股权本身的交易,最终实现物权的固化和民营化。农业合作社可以搞,但应是流通与服务领域的合作,其基础是现代家庭农场。

第二,要考虑把农村治理的思维彻底转变为城市治理的思维,把村街整治以后形成的小型专业农户居民点就近划归城市社区管辖,取消村委会建制。南海是经济发达地区,真正的农民很少,纯粹的农业社区更少,所谓农村治理本质上是城市治理。这个认识不转变,改革思路就放不开。

第三,要确立以自治为核心、法制为基础的基层政治改革思路,推动基层社区的法制建设。以笔者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真正的民主政治改革要从上至下,基层的民主化改革有很大局限性。基层自治搞好了,社会稳定的基石就有了。

限于文章篇幅,以上三点只能点到为止。期望南海改革一路走好。

话题:



0

推荐

党国英

党国英

197篇文章 6年前更新

1957年6月出生。陕西子长人,研究员。高中毕业后到当地农村插队,恢复高考后进入陕西师范大学,获哲学士学位,兰州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97年6月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员,现任宏观室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为农村发展问题。对应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社会政治发展有偏好。发表过“关于社会稳定的一个理论及其在农村分析中的应用”、“关于社会冲突的一个假说及其实证分析”、“论乡村民主政治的发展”等重要学术论文,以及大量关于农村发展问题的评论,在这一领域有一定影响(可检索互联网)。出版《农业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的范围与方法》(译著)、《驻足边缘》(文集)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