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由网民指认网络照片或网络视频挖出腐败官员,或由网友的意外发现牵出某位官员劣迹招致该官员落马,在中国成了一个又一个特别的新闻事件,引起一阵阵网络兴奋。兴奋背后所隐藏的社会现实,却令人深思。

对于那些涉及腐败的“表哥”、“表叔”,因网络的力量栽了跟头,自己会感到是一个天大的意外。他们平时也佩戴那些名表,也许还会在合适的场合做一番炫耀。他们的熟人圈子也不会不知道他们的浑身是“宝”。总之,他们不在乎周边熟人们了解自己的底细,熟人们也不会因为自己知道他们的底细,而感到掌握别人的“隐私”所生出压力或烦恼。这种相安无事,是一种“和谐”。往深里说,“表哥”和“表叔”们的环境,是一种彼此有某种认同的环境。如果说这种环境里的同僚们也还懂得某位上司的珠光宝气一定涉嫌腐败,却又安之若素,那么,这其中的彼此相安无事,也就是对腐败的认同,即使这种认同是出于某种无奈。

 

中国有一句谚语,叫做“良禽择木而栖”。如果我们的社会能有一种类似“良禽择木”的政治生态,人们看见那些脑满肠肥、欲壑难填的同僚或上司而羞于为伍,甚或奋起检举揭发,恐怕也就不会有那么些“表哥”、“表叔”。所以,在存在“腐败认同”的社会环境里,腐败官员会感到很安全。他们甚至会滋生出完全与文明社会准则背离的另一套腐朽的价值判断,于是,他们不仅不会对自己的不义之财掩掩藏藏,反而会大肆作秀,以表示自己能耐很大。

 

事情的可怕也就在这里。在重要的权力部门,如果“腐败认同”的问题很严重,掌权者还能认认真真为社会公正做事么?我看很难。事实上,近些年我们较少看见有关部门主动出击去惩治腐败,也较少看见那些动辄有上千万案底的腐败分子,是由有关部门“第一手”擒拿到的。一个大案被揭露、处理,常常会是由一个偶然事件突破了腐败链条的某个环节,环节上的其他成员也才“不幸”被牵连出来。这种政治生态下,我们能指望手握大权的“人民公仆”们个个在行使权力时如履薄冰、心存感恩么?

 

在一定范围或一定层面上,“腐败认同”会很深地伤害人民、伤害社会。那个层面的上的人们与普通人民群众不会再有共同语言,也不会理解普通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更重要的是,这种社会裂痕如果继续加大,只有老百姓会生出危机感,而那些层面上脱离群众的人们可能浑然不觉。这类人如果凝聚成铁的利益集团,就会自己沉醉于“合法性”的幻觉之中,以为人民群众接受了他们。

 

写到这里,我由不得想起当年罗马尼亚政权垮台的情景。腐败已经严重腐蚀了罗马尼亚政权,而那些高官们似乎身处世外桃源,仍然陶醉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中,直到绞索套在自己的脖子上,当事人还不能从噩梦中醒过来。

 

我又想到有人对印度官场的描述。那里的官场存在普遍的“腐败认同”。据说,如果印度的某家有人在政府做官,家人都乐不可支,并不避讳自己家里从此有了“摇钱树”。对比印度,我曾经暗自庆幸,以为我们国家远不到那个程度,因为我们的官方意识形态决不认同腐败。但现在看来,我们也不可高枕无忧,因为“表哥”、“表叔”的张扬恣肆至少表明我们也存在相当严重的“腐败认同”。就目前看,印度尽管也有相当的发达的信息产业,它也进入了网络社会,但网络没有在那里成为人民群众反腐败的有力工具,比较之下,我们还有可庆幸的地方。深入地看,在我们国家,人民群众之所以借用网络表达愿望,揪住“表哥”、“表叔”不放,也表明他们相信我们国家最终还是会有一种最后的力量回应他们的愿望。这说明,我们国家还是“政治正确”的根基存在,而人民群众的力量是这种“政治正确”的强大支撑。换句话说,“腐败认同”目前还不能弥散于全社会,这就是希望。

 

依靠网络揪住一个两个“表叔”、“表哥”,对于国家惩治腐败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对于占公务人员比例可能不大、但绝对数量一定不少的腐败分子来说,被网络揪住尾巴的概率实在是太小了。我看我们国家惩治腐败的专门机构要学会更好地利用网络来发现腐败分子活动的蛛丝马迹,更主动地出击,让腐败分子头上多一道“紧箍咒”。同时,也要尽快地采取更有效的惩治腐败的措施,例如,实行政务人员个人和家庭财产公开制度等,让人民群众有序便捷地加入到惩治腐败的工作中。惟其如此,“腐败认同”才会逐渐瓦解于无形之中,中国才会出现人民群众满意的清明政治。(此文发表于新一期紫光阁杂志,刊出时可能有修改,这里是原文)

话题:



0

推荐

党国英

党国英

197篇文章 6年前更新

1957年6月出生。陕西子长人,研究员。高中毕业后到当地农村插队,恢复高考后进入陕西师范大学,获哲学士学位,兰州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97年6月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员,现任宏观室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为农村发展问题。对应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社会政治发展有偏好。发表过“关于社会稳定的一个理论及其在农村分析中的应用”、“关于社会冲突的一个假说及其实证分析”、“论乡村民主政治的发展”等重要学术论文,以及大量关于农村发展问题的评论,在这一领域有一定影响(可检索互联网)。出版《农业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的范围与方法》(译著)、《驻足边缘》(文集)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