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新近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文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思路对今后搞好扶贫工作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农村脱贫方面做了大量艰苦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按照我国高层政治家提出的实现“中国梦”的要求,农村扶贫的目标远未完成。中央最近还提出,要使农民成为一种体面的职业身份,这也要求对农村扶贫工作必须提出的更具有开拓性的崭新思路。

    如果把实现中国梦看做中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那么,发达国家的贫困人口分布状况应对我们把握未来中国贫困人口分布的变化具有启发性。从欧美发达国家看,如果不是宗教信仰等特殊原因使然,一个国家的贫困人口绝大部分不会居住在农村,而是分布于城市。这是由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决定的。

    发生贫困的原因在不同层面上有很多。按笔者在农村地区的调查与思考,影响贫困发生的直接因素主要是两个,一是农民的有效工作日,二是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农户如果能卷入现代分工体系,其一年的工作日越长,且生产的产品能够销售出去,则农户的收入越高。归根结底,农村脱贫问题就是一个充分就业问题。在劳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受教育水平越高,农户的收入也越高,所以,劳动者文化知识素质也是影响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

    如果因为资源匹配程度存在障碍,农户无法在农村有效使用自己的劳动,无法充分就业,就必然发生贫困。我国农村的贫困现象,基本是由这一原因引起的。解决这个问题通常有两个路径。

    第一个路径是农户离开农村走向城市,在城市成为一个正常的劳动力,取得大体正常的劳 动收入。在劳动力市场的作用下,农民在城市的有效工作日是农村的多少倍,其收入也会是农村的多少倍。为此,国家要大力推进城乡劳动力市场的统一,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稳定地就业、生活。

    第二个路径是政府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与市场环境的同时,积极扶持商业资本进入农村流通与服务领域,引进新的适用性技术,以改善贫困农户的资源匹配条件,提高贫困农村在国内的区域比较优势,使农户能在当地实现充分就业,增加有效工作日。

    以上两个路径在对农村贫困地区可以分别实现,也可以同时配合实现。对于一些自然资源  极为恶劣的贫困地区,主要应利用第一种路径。这类地区不可能依靠经济开发改变农户的资源匹配条件,无论多大的投入都会“打水漂”。对于一些距离中心城市较近、自然资源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利用第二种路径。开发乡村度假旅游业、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等,都可以让农民忙起来,使他们变为专业生产者,其收入也会赶上城市的平均水平。还有一些人口压力本来不大,经济条件改善容易突破的地方,可以结合利用以上两种路径。例如,甘肃定西曾经是我国严重贫困地区,但近几年在脱贫致富方面有了突出成就。当地一部分农民进城务工,改善了人地比例关系;政府又大力推进旱作农业技术,使当地玉米、土豆的产量大幅度提高。同时商人及时进入了农村地区,扩大了当地的养殖业。几方面的条件共同作用,贫困农民的生活水平短短几年就发生了巨大变化。

     以上脱贫致富的路径,根本上离不开市场的作用。政府应大力推动市场建设,降低农户进入市场的成本,把农户卷入社会分工体系,促进其提高生产竞争力。没有这个条件,即使农户很勤劳,产品也卖不动,收入就提高不了。这就要求国家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改善农村道路设施,鼓励资本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展开平等竞争。中国的扶贫工作之所以取得成绩,并受到国际机构的赞誉,就是因为我国农民不屈不挠,勇敢地闯市场、闯城市;而国家也推动城镇化、市场化,给农民越来越多的自由,使这两方面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坚持以上促进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路径,农村将基本不再有大量连片居住的贫困人口。只要农民收入低于城市平均水平,农民就会移民到城市讨生活。穷人在城市更易于生存,而政府在城市救助穷人也更加容易,救助效率会更高。今后我国扶贫工作要重视这种规律,改变工作思路。

(此文为新京报今日社论所写,刊出时编辑有较多删改)

话题:



0

推荐

党国英

党国英

197篇文章 6年前更新

1957年6月出生。陕西子长人,研究员。高中毕业后到当地农村插队,恢复高考后进入陕西师范大学,获哲学士学位,兰州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97年6月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员,现任宏观室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为农村发展问题。对应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社会政治发展有偏好。发表过“关于社会稳定的一个理论及其在农村分析中的应用”、“关于社会冲突的一个假说及其实证分析”、“论乡村民主政治的发展”等重要学术论文,以及大量关于农村发展问题的评论,在这一领域有一定影响(可检索互联网)。出版《农业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的范围与方法》(译著)、《驻足边缘》(文集)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