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4年08月12日 19:39

历史,游走于学者思想范式之外

历史,游走于学者思想范式之外 ——纪念杰出学者杨小凯逝世十周年随想

 

杰出学者杨小凯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个年头。他对经济学的学术贡献以及在更广阔领域的思想贡献,没有随着时间的逝去被人们淡忘。至今,中国思想界所讨论的很多问题仍然在他奠定的概念平台上推进。这才真正是人们对他的恒久纪念。杨小凯先生在理论经济学与当代思想评论两个方面均有重要贡献,鉴于人们对前者已经有广泛评议,笔者也曾撰文表达观点,这里主...

阅读全文>>
2014年07月26日 13:24

政府土地管理体系怎么改?

    本文按如下定义讨论相关问题:一个国家的土地管理体制可看做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所设定的涉及土地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权利配置关系,以及为调节这种关系所设定的一系列制度,主要包括土地产权制度、土地市场体系以及政府土地管理体系。政府土地管理体系是指政府针对土地资源利用所设置的权力空间以及不同层级政府之间对这种权力的分配关系。

土地制度改革包括三个大方面,一是明晰土地产权;二是推进土地要素的市场化;三是变革政...

阅读全文>>
2014年07月09日 14:02

天堂里,有经济学家的一席之地——纪念杨小凯先生逝世十周年

 

杰出经济学家杨小凯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个年头,但他闪耀智慧光芒的经济学思想,仍然在启示着今世的经济学家们;他对自己祖国改革发展事业赤子般的关怀与希冀,仍然感动和激励着当今还在为国家命运操心的学子们。

杨小凯先生拥有极高的科学素养。一个社会科学家要获得成功,也必须崇尚简单原则。经济学家杨小凯在研究工作中取得了杰出成绩,他也在努力祛除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弊端,努力去用统一的方法和理论解释复杂的经济现象...

阅读全文>>
2014年07月05日 11:53

权清国强 政清民安


四川峨眉山景区所发生当地居民与景区官方之间的冲突渐趋平息,官方让步给冲突的解决提供了希望。类似事件一再发生,令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

峨眉山景区自古就有居民,现住民多是他们的后裔。那里的风景应该自古就秀丽宜人,甚至旧时比现在还要好,但旧时游人到了那里没有人跟他们收门票。后来有了一竿子插到底的政府,景区被圈起来了,于是就有了一个“公共利益”,并需要政府去维护。景区里的土地本来也是当地居民所有,后来归...


阅读全文>>
2014年06月25日 00:09

农村建设用地管理改革的破局之路

农村建设用地管理改革的确有若干令人左右为难的困扰。现行制度的主要缺陷,一是农民宅基地及住房被一刀切地禁止入市交易,使农民的财产权严重贬值;二是对农户实行无偿的宅基地划拨供给政策,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并在实践中越来越难以落实,产生了大量历史遗留问题;三是农村建设用地管理失序,未能将村庄用地有效地纳入国家土地用途管理体系,且对农村宅基地与经营性用地流转交易实行不同政策,不利于提高农村建设用地的使用...

阅读全文>>
2014年05月23日 16:31

:“三农”之忧


       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农业进步是一大亮点;农业进步也支撑了国民经济的整体进步。但今后中国农业现代化能否顺利推进,似乎越来越成为一件令人忧虑的事情。

广义地说,“农业”这一概念所具有的广大内涵,已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我们讨论农业诸多相关问题的需要,但大概是因为受词语排列魅力的吸引,人们现在更喜欢使用“三农”这个词语,把农业、农民、农村并列起来,将其看做三方面的相对独立的问题。这样一种用语方式...


阅读全文>>
2014年05月06日 07:59

根除秘书特权现象需要深化政治改革

  近段时间,不少地方发通知,取消一定级别以下官员的专职秘书。《人民日报》刊发习近平在1990年的讲话,提醒:“不能认为‘机关牌子大、领导靠山硬’而有所依仗、有恃无恐,更不允许滥用领导和办公室的名义谋取个人私利”。

  通观人类社会活动,肩负复杂重大事务的人士延聘助理以协助其工作,是常见现象。一定阶位的机构首长配备专职事务秘书甚或使用办事机构,也是当今各国政商界的普遍做法,很少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

阅读全文>>
2014年04月07日 21:49

公益为名强征强拆让人类文明蒙羞

连续大量发生因强行征地、强项拆除民房而与当事百姓武装对峙、乃至伤害、杀灭当事人的事件,盖因此类事件中的恶权行使着没有得到应有处罚。而这种对恶行的骄纵,因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而被宽恕。流行的说法是,为了公益而开发利用土地,可以强行征地,可以强行拆除民房。此论似乎成为公理,真让人类文明蒙羞。
  尽管在当今文明发达国家也有法律规定,指明在特定情况下为了公共利益,可以强行征收、征用公民的土地或不动产,但在...

阅读全文>>
2014年02月20日 23:19

大学生村官也需“转型”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和培养,不妨放到整个城镇化的大盘子中考虑,用政策鼓励整个乡村干部系统跟上新型城镇化的思路,在这一重大历史进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据《2012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显示,从2008年中央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计划,3年间全国累计有200多万名高校毕业生报名应聘,到2015年,中国的大学生村官数量将达到40万人,覆盖2/3的行政村。作为注入农村的鲜活行政血液,他们中的许多人为推动农村...

阅读全文>>
2014年01月26日 21:25

天下农民都一样


    具体的一个个农民在各国各地自然不同,但他们的行为模式在一定条件下却大抵相同。如果这一条能成立,建立我们自己的农业经营模式就会简单一些,免得理论家争来争去。

    搞农业涉及人与土地的关系;这种关系可有这样的分类:一是农民拿自己的地,种自己的庄稼;二是拿别人的地,种自己的庄稼;三是拿别人的地,给别人种庄稼。这三种情形下,不论哪里的农民,其行为有一致性。

    拿自己的土地与生产资料搞自己的农...


阅读全文>>
2014年01月26日 21:14

农村扶贫工作也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新近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文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思路对今后搞好扶贫工作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农村脱贫方面做了大量艰苦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按照我国高层政治家提出的实现“中国梦”...

阅读全文>>
2014年01月15日 08:39

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意义与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获得了长足进步,农产品产量增速远远超过人口增长速度,我国人民福利水平因此有了显著提高。今后的任务是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条件下,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整体竞争力,使我国能够以“总量确保、结构可调”的格局实现开放型的国内农产品市场供需均衡,让我国农业继续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提供强大支撑。这项任务重大而艰巨,惟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锐意改革,方能克艰取胜。

 

...

阅读全文>>
2013年12月24日 12:30

城镇化让乡情相随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记得住乡愁”。今年中央举行的城镇化工作会议文件中被披露的这句话,让人们感到一种暖意。

    乡愁与乡恋共存.在城里的,无论新居民还是老居民,都有一种对乡村的亲近愿望。这种乡愁或乡恋之情,本质上是两种心理依赖。一是对益于健康的自然环境的依赖;二是对亲善人际关系的依赖。后者更重要,但偏偏人们对它的本质意义认识不清楚。这要从心理学研究的发现说起。

    环境心理学发现,高密度居...

阅读全文>>
2013年12月19日 12:25

坚持走人本城镇化之路

坚持走人本城镇化之路

----答经济日报记者刘慧问

 

一、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城镇化质量不高。提高城镇化质量就成为当前推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您认为造成我国城镇化质量不高的原因是什么?

我国城镇化质量不高这个说法是相对的,不能用这个说法怀疑我52%的城镇化率有很大水分。城镇化质量不高的主要表现是:第一,我国城市建成区的经济密度不高。例如,与日本快速增长时期相比,我国过去几十年里...

阅读全文>>
2013年11月26日 10:47

中国传统熟人社会的转型(摘要)

缺乏市场关系整合的传统型熟人社会,即使被放大为如“城关镇”一类的小城市,其实还是一个大村庄。它的最大弊端仍旧存在:没有人情关系,办不成事情。另外,熟人社会的交往场所形态如何,对熟人社会的运行以及城市和谐也有很大影响。(这是我的文章的摘要,出自新一期新闻周刊我自己的专栏文章:中国熟人社会的转型http://t.itc.cn/HEDw7)新闻周刊不允许任何网站转载,我也要尊重他们,过一个月再贴这里吧!但我发现很多网站已经转载。这个文章有点意思,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仔细阅读,不仔细,不明白我说什么

阅读全文>>
2013年11月24日 00:14

借深化改革提升中国农业竞争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既往的改革实践证明,这一改革思路是正确的。

    给中国农民多少自由,中国发展就增添多少辉煌。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的新时代,随后不久中国农民赢得了土地承包...

阅读全文>>
2013年11月21日 22:08

中产阶层壮大与否关乎改革成败

   坚定市场化改革方向,走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是中共中央新届全会所确定的战略部署。静下心想,改革成败的标志很多,但最要紧者,应该是国家的中产阶层能否发展壮大,能否成为国民中的最大群体。全会决定要形成国民收入分配的“橄榄形格局”,也大体是这个意思。但中产阶层发展壮大远超过分配格局调整的意义。

    中产阶层一般应该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构成中产阶层的成员自己认为自己属于中产阶层,认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阅读全文>>
2013年11月03日 17:10

“集体土地入市”需要深入配套改革

   从新京报近日所做的一项调查看,社会大众对国研中心提出的“383改革方案”高度关注,而关注的焦点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目前尚未看到该报告的全文,但从已经披露的关键内容看,这个报告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提出的意见是非常积极的。

    但是,笔者以为,非专业人士对这一报告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意见的理解很可能不得要领,乃至发生误解。例如,该报告提出,要赋予农民对集体土地的处置权,这里的处置权就不可理解为农民可...

阅读全文>>
2013年11月01日 17:12

“383改革方案”得失思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关于今后中国经济改革思路的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被披露以后,在社会社会上引起一定反响,总体看,社会各界对这一意见报告持肯定态度。

    此项改革思路的主旨是是建立富有活力、创新导向、包容有序、法治保障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按公共决策的一般情形,一项或一系列公共决策,只要在提升经济效率、促进社会平等与保障社会稳定三个维度上都能做到利大于弊,就是好的公共决...

阅读全文>>
2013年10月22日 09:02

土地制度改革的困境及其展望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困境及其展望

  共识在线36期采访—党国英

  主持人:党老师,今天非常荣幸能够请您到我们共识网来做客。今天我们谈的这个话题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困境和它的展望”。最近我看到李克强总理在公开报道当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城镇化在扩大内需方面提供巨大潜力,未来十多年,中国将有上亿人口融入城市。“三农问题很可能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很重要的议题,在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农村土地制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