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分享城市化利益
以农业人口为主体的经济落后国家在迈向城市化过程中,国家实力通常会增强,国民收入水平会极大提高。如果体制机制合理,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民也会分享到利益。农民人数减少,会产生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条件;进城农民不仅会获得较高的工资报酬,还会因他们的土地改变用途或流转出手,获得资产收益。但是,若体制机制存在明显弊端,农民因城市化不仅不能增加收益,反而会遭受利益侵害;一些农民可能仅仅改变了自己的住所,发生所谓“被上...
以农业人口为主体的经济落后国家在迈向城市化过程中,国家实力通常会增强,国民收入水平会极大提高。如果体制机制合理,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民也会分享到利益。农民人数减少,会产生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条件;进城农民不仅会获得较高的工资报酬,还会因他们的土地改变用途或流转出手,获得资产收益。但是,若体制机制存在明显弊端,农民因城市化不仅不能增加收益,反而会遭受利益侵害;一些农民可能仅仅改变了自己的住所,发生所谓“被上...
2006年以后,中国局部地区已经开始出现“民工荒”,农民工的工资告别10年不增长的僵局,开始上升。中国经济发展是新时代由此显露端倪。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暂时打破了这一进程,但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以及中国经济以更快速度攀升,“民工荒”便以更猛烈是形式横空出世。 目前,“民工荒”成为影响城乡经济社会的重大事件,引起广泛关注和议论。据新京报针对城市居民所做的一项随机调查,54.8%的受访者认为“民工荒”对自己...
优秀的政治家团队,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平等和稳定方面有所作为。从这三方面确定观察维度,有利于对政治家团队的工作作出中肯一些的评价。若离开这三方面,抓住一些枝节问题做文章,必然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从效率、平等和稳定三个角度看以往30年全国改革和发展总的形势,成绩是显著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否则我们就会怀疑改革开放的意义所在。但是,我们的局面远不太平。
从国民经济效率看,形势已很让人忧虑。多年促进...
一个人的性情不同,生存状况不同,对节日的感受就会不同。一个非大众关注人物,大可不必谈自己对节日的感受,因为别人不会有兴趣听。
节日活动具有公共性,人们过节很大程度上是过给别人看,包括给自己的亲人看。时代不同了,公共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人们过节和30多年前大不相同了。要听上年龄的人讲过去过春节,年轻人也许会感到自己赶上了开放中国带来的好日子。但这种感受只是倏忽间的事情。现实的人们,若借节日长假能掸...
北京大学法学院楼的西侧有一组人物雕塑,两尊,相距数十米站立。一尊似中国古代人物,颜色灰,着棉袍,束发髻,微张口。满口剩一只牙齿,格外突出。棉袍将身体的中段裹得严严实实,无丝毫外露。另一尊雕塑为深褐色,体格巨大,孔武有力,全身裸露,无一丝披挂。面相看,此尊雕塑既非东方人,也非西方人,大概取了全球人类的共性。两尊雕塑对比,后者体量十倍于前者,而神态之差更在天壤之间;一阴郁,一阳刚;一猥琐自卑,一信心满...
加强对土地违法的督察,在目前体制下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因为农民的土地财产权还没有真正确立,土地的法制化管理还很薄弱,地方政府在农地征用中侵害农民利益,事实上很难受到来自农民方面的有效抗御,中央政府强力介入这种不对称关系,有利于平衡权利,发挥保护耕地、维护农民利益的作用。在目前的行政体制下,地方的土地管理部门事实上很难监督同级政府的土地违法行为。即使地方行政一把手做了错误的决策,地方土地管理部...
近几年,各地兴起的迁村并居工作出现一些问题,渐渐引起媒体关注。这项工作被称为“农民上楼”或“农民被上楼”。这种说法意在批评。
农民到底能不能上楼?回答这个问题要具体,否则就是乱弹琴。按我这几年的调研,以为评论这件事要讲三条。
第一,所谓“农民”,在我国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职业概念,它实际上是一个成分复杂的群体,其中有脱离的农业的农民,也有真正务农的农民,还有兼业农民,他们对住楼房的态度不一样。基本脱离...
成都、重庆作为中央确定的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实验区,其几年里做的工作是值得肯定的。这当然是指大局而言,并不是他们的工作完美无缺。对它们工作的意义,要本着“大道理管小道理”的认识方法去思考。
人们都说中国农村社会经济事务复杂,岂不知它也有简单的一面。复杂局面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社会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小农经济,一个是军事管制。所谓计划经济,不过是军事命令经济的一个好听的说法。这...
北京市整治城乡结合部的工作有一些可圈可点之处。近期的工作多是土地储备项目,基本没有开发商介入,也就没有强拆案例发生,集体经济体的成员比较满意。还有更有意义的改革动作。
据媒体披露,北京市正探索一种新的住房建设模式,以保障流动人口的住房需求。这个做法的核心,是在集体建设用地上建设租赁房,收益归集体所有,农民以一定方式参与分配。这个做法若能进行下去,那的确是统一城乡建设用地市场改革的破冰之举。
我国建...
我国农业增加值占全国G D P约10%,但按照统计部门的说法,我国“农村人口”占到总人口的一半以上,简单的算术知识就会让我们懂得,农村人口的收入不可能高。但是,按我们的调查,还有另一笔账。不论南方北方,也不论种植业还是养殖业,如果算农民的实际工作日的收入,并不低,甚至高过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服务业的平均工资水平。
对比以上两笔账,不难发现,所谓农民收入低,实际上是指农民在一年里的总收入低。更具体地说,因为大...
说“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在特指的意义上还是有点道理的。这里应该特指“新房子多的中国”。但这个“新”中国究竟是好还是赖,却值得讨论。例如,我可以说,若没有强拆,会有城乡景观更美好、社会更和谐的中国。更客观地说,在极为有限是情况下,“强拆”也许不可避免,但这与是否有“新中国”并无关系。
中国公私建筑物大跃进
有新房子要比没有房子好。30年改革开放让中国人的人均住房面积大幅度提高是一个进步。我目睹有的...
近日,国际粮食市场又是波诡云谲,如同2008年的情形。如果传统粮食出口国的政治家不肯担当国际责任,其政治行为将帮助投机商人,给世界经济带来损害。2008年及后来中国能够稳定粮食和食品市场,有多种因素起作用,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与官方积极披露市场信息、防止社会恐慌心理有关。
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老百姓只能亲历极小范围的市场形势。在交通运输极为发达情况下,只要食品市场全局不出问题,局部也不会有大的问题,所以,老百...
这几年我就农村土地管理问题做过一些调查,感觉农村土地整理的确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我国城乡土地资源利用的形势,可叫做“一少三多”,其中包含了一些问题。在更广大的视角考虑土地整治,有利于解决问题。 一少就是耕地少。三多,一是村庄占地多;二是城市建设用地多,这个可能是有争议的;三是山区的废弃地多。我想对此分别做一个说明。
关于“耕地少”。单就粮食生产的需求来讲,我们的耕地好像不少;我们过去的粮食生产有...
七、如何实现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化?农村要不要保留一定量的“公地”?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永久不变,是一项极好的深化土地改革的意见。但是,这个意见在实践中落实有一定难度。
多年来,我国许多地方没有执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中央政策,农民很习惯承包地的平均分配,家庭人口增加就想多划承包地;人口减少,则有了退回部分承包地的压力。为解决这个问题,地方政府各显神通,有诸多不同...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 党国英
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已经争论多年,中央则在争论声中出台了一些改革的意见和举措;各地方政府也做了许多改革探索。但总体看,改革的步伐不快,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改革路线尚未得到清晰、有力的贯彻。问题主要不是思想解放与否,或者不是关键决策层的思想解放与否,因为务实的思想解放很难超过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土地改革的意见。
解决土地改革的一些难题在操作层面上不易形成大体共识,应该是影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