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1年03月01日 15:01

让农民分享城市化利益

以农业人口为主体的经济落后国家在迈向城市化过程中,国家实力通常会增强,国民收入水平会极大提高。如果体制机制合理,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民也会分享到利益。农民人数减少,会产生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条件;进城农民不仅会获得较高的工资报酬,还会因他们的土地改变用途或流转出手,获得资产收益。但是,若体制机制存在明显弊端,农民因城市化不仅不能增加收益,反而会遭受利益侵害;一些农民可能仅仅改变了自己的住所,发生所谓“被上...

阅读全文>>
2011年02月25日 17:52

“民工荒”揭幕中国经济发展新时代

2006年以后,中国局部地区已经开始出现“民工荒”,农民工的工资告别10年不增长的僵局,开始上升。中国经济发展是新时代由此显露端倪。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暂时打破了这一进程,但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以及中国经济以更快速度攀升,“民工荒”便以更猛烈是形式横空出世。     目前,“民工荒”成为影响城乡经济社会的重大事件,引起广泛关注和议论。据新京报针对城市居民所做的一项随机调查,54.8%的受访者认为“民工荒”对自己...

阅读全文>>
2011年02月15日 11:43

局部突围:重庆成都改革的意义

优秀的政治家团队,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平等和稳定方面有所作为。从这三方面确定观察维度,有利于对政治家团队的工作作出中肯一些的评价。若离开这三方面,抓住一些枝节问题做文章,必然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从效率、平等和稳定三个角度看以往30年全国改革和发展总的形势,成绩是显著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否则我们就会怀疑改革开放的意义所在。但是,我们的局面远不太平。

从国民经济效率看,形势已很让人忧虑。多年促进...

阅读全文>>
2011年02月03日 10:58

南海改革 乐观其成

近期阅读了若干有关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农村改革的报道,深受鼓舞。

南海的改革有几大亮点。一是农村实现了社区化管理,使城市服务延伸到农村,政府财政对农村公共服务承担了更大的责任。二是城乡之间正在实现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进展迅速,使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环节之一开始被打破。三是建立了集体资产使用权交易平台,有利于克服集体经济固有的“内部人交易”弊端,减少群众对村干部的不信任,增进农村...

阅读全文>>
2011年02月03日 10:57

2020年,我希望中国人春节这样过

一个人的性情不同,生存状况不同,对节日的感受就会不同。一个非大众关注人物,大可不必谈自己对节日的感受,因为别人不会有兴趣听。

节日活动具有公共性,人们过节很大程度上是过给别人看,包括给自己的亲人看。时代不同了,公共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人们过节和30多年前大不相同了。要听上年龄的人讲过去过春节,年轻人也许会感到自己赶上了开放中国带来的好日子。但这种感受只是倏忽间的事情。现实的人们,若借节日长假能掸...

阅读全文>>
2011年01月12日 15:23

北大校园里的一组雕塑

北京大学法学院楼的西侧有一组人物雕塑,两尊,相距数十米站立。一尊似中国古代人物,颜色灰,着棉袍,束发髻,微张口。满口剩一只牙齿,格外突出。棉袍将身体的中段裹得严严实实,无丝毫外露。另一尊雕塑为深褐色,体格巨大,孔武有力,全身裸露,无一丝披挂。面相看,此尊雕塑既非东方人,也非西方人,大概取了全球人类的共性。两尊雕塑对比,后者体量十倍于前者,而神态之差更在天壤之间;一阴郁,一阳刚;一猥琐自卑,一信心满...

阅读全文>>
2010年12月27日 11:08

督察土地违法需要体制支持

加强对土地违法的督察,在目前体制下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因为农民的土地财产权还没有真正确立,土地的法制化管理还很薄弱,地方政府在农地征用中侵害农民利益,事实上很难受到来自农民方面的有效抗御,中央政府强力介入这种不对称关系,有利于平衡权利,发挥保护耕地、维护农民利益的作用。在目前的行政体制下,地方的土地管理部门事实上很难监督同级政府的土地违法行为。即使地方行政一把手做了错误的决策,地方土地管理部...

阅读全文>>
2010年12月21日 15:15

农民到底能不能住楼房?

近几年,各地兴起的迁村并居工作出现一些问题,渐渐引起媒体关注。这项工作被称为“农民上楼”或“农民被上楼”。这种说法意在批评。

农民到底能不能上楼?回答这个问题要具体,否则就是乱弹琴。按我这几年的调研,以为评论这件事要讲三条。

第一,所谓“农民”,在我国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职业概念,它实际上是一个成分复杂的群体,其中有脱离的农业的农民,也有真正务农的农民,还有兼业农民,他们对住楼房的态度不一样。基本脱离...

阅读全文>>
2010年12月16日 11:25

成都城乡一体化改革的方向性意义

成都、重庆作为中央确定的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实验区,其几年里做的工作是值得肯定的。这当然是指大局而言,并不是他们的工作完美无缺。对它们工作的意义,要本着“大道理管小道理”的认识方法去思考。

人们都说中国农村社会经济事务复杂,岂不知它也有简单的一面。复杂局面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社会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小农经济,一个是军事管制。所谓计划经济,不过是军事命令经济的一个好听的说法。这...

阅读全文>>
2010年12月06日 17:26

统一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的破冰之举

北京市整治城乡结合部的工作有一些可圈可点之处。近期的工作多是土地储备项目,基本没有开发商介入,也就没有强拆案例发生,集体经济体的成员比较满意。还有更有意义的改革动作。

据媒体披露,北京市正探索一种新的住房建设模式,以保障流动人口的住房需求。这个做法的核心,是在集体建设用地上建设租赁房,收益归集体所有,农民以一定方式参与分配。这个做法若能进行下去,那的确是统一城乡建设用地市场改革的破冰之举。

我国建...

阅读全文>>
2010年12月06日 17:25

思绪纷飞悼定剑

蔡定剑教授不幸离世,应该是今年中国的重要新闻事件之一。

早就知道他有病,但没想到他病重,更没想到他这么快就离去。先是从网上看到消息,又有朋友说消息不真,便盼着他真的没事。后接到治丧委员会的电话,才知道噩耗为真。心里难过,为他,也为和他心有相通的仁人志士。

和定剑教授交往并不密切。早先是在媒体上看到他的大名,后来在一些会议场合见到他。听他讲话,以为他是很善良的人。他讲话不是那种恣意汪洋的风格,更不剑...

阅读全文>>
2010年11月01日 11:20

实现城乡平等须向农民敞开城门

我国农业增加值占全国G D P约10%,但按照统计部门的说法,我国“农村人口”占到总人口的一半以上,简单的算术知识就会让我们懂得,农村人口的收入不可能高。但是,按我们的调查,还有另一笔账。不论南方北方,也不论种植业还是养殖业,如果算农民的实际工作日的收入,并不低,甚至高过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服务业的平均工资水平。

对比以上两笔账,不难发现,所谓农民收入低,实际上是指农民在一年里的总收入低。更具体地说,因为大...

阅读全文>>
2010年10月18日 11:27

整治“强拆”,中国会更美好

说“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在特指的意义上还是有点道理的。这里应该特指“新房子多的中国”。但这个“新”中国究竟是好还是赖,却值得讨论。例如,我可以说,若没有强拆,会有城乡景观更美好、社会更和谐的中国。更客观地说,在极为有限是情况下,“强拆”也许不可避免,但这与是否有“新中国”并无关系。

中国公私建筑物大跃进

有新房子要比没有房子好。30年改革开放让中国人的人均住房面积大幅度提高是一个进步。我目睹有的...

阅读全文>>
2010年09月06日 14:14

改革需要理性与勇气

前些日子,有关方面隆重庆祝了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庆祝是应该的。以国家论,从1978年确立改革路线至今,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在扣除了物价因素以后增长了数十倍;以个人论,改革引起的变化推及到一个中国人的一生,其生活水平可提高100倍之上!而在200多年前的工业革命时期,一个欧洲人一生的生活水平上升了50%。有人会说,这个成就不能光用改革来解释,因为我们处在一个技术革命时代。这个批评有点朦胧难解。同样处在技术革命时代,有...

阅读全文>>
2010年09月01日 10:58

关于粮食的“大道理”

近日,国际粮食市场又是波诡云谲,如同2008年的情形。如果传统粮食出口国的政治家不肯担当国际责任,其政治行为将帮助投机商人,给世界经济带来损害。2008年及后来中国能够稳定粮食和食品市场,有多种因素起作用,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与官方积极披露市场信息、防止社会恐慌心理有关。

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老百姓只能亲历极小范围的市场形势。在交通运输极为发达情况下,只要食品市场全局不出问题,局部也不会有大的问题,所以,老百...

阅读全文>>
2010年08月31日 11:15

城乡土地资源管理的大局观

这几年我就农村土地管理问题做过一些调查,感觉农村土地整理的确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我国城乡土地资源利用的形势,可叫做“一少三多”,其中包含了一些问题。在更广大的视角考虑土地整治,有利于解决问题。     一少就是耕地少。三多,一是村庄占地多;二是城市建设用地多,这个可能是有争议的;三是山区的废弃地多。我想对此分别做一个说明。

关于“耕地少”。单就粮食生产的需求来讲,我们的耕地好像不少;我们过去的粮食生产有...

阅读全文>>
2010年08月09日 11:16

再议“户籍制度改革不是难事”

    我上周在南方都市报发表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评论后,听到一些议论。有朋友似乎认为,户籍制度改革其实很难,以为的我的议论是纸上谈兵。这真叫做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忽悠。看来有必要再议此事。         记得早些时候还是在南方都市报上,我发表一篇评论,表明不赞成浪漫主义的户籍制度改革办法。什么是浪漫主义的户籍制度改革?形象地说,就是在现阶段,例如一个贵州深山老林里可能没坐过汽车的人,来到北京,在立交...
阅读全文>>
2010年08月09日 11:14

关于土地制度改革若干难题的讨论(下)

七、如何实现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化?农村要不要保留一定量的“公地”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永久不变,是一项极好的深化土地改革的意见。但是,这个意见在实践中落实有一定难度。

多年来,我国许多地方没有执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中央政策,农民很习惯承包地的平均分配,家庭人口增加就想多划承包地;人口减少,则有了退回部分承包地的压力。为解决这个问题,地方政府各显神通,有诸多不同...

阅读全文>>
2010年08月09日 11:12

关于土地制度改革若干难题的讨论(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  党国英

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已经争论多年,中央则在争论声中出台了一些改革的意见和举措;各地方政府也做了许多改革探索。但总体看,改革的步伐不快,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改革路线尚未得到清晰、有力的贯彻。问题主要不是思想解放与否,或者不是关键决策层的思想解放与否,因为务实的思想解放很难超过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土地改革的意见。

解决土地改革的一些难题在操作层面上不易形成大体共识,应该是影响改...

阅读全文>>
2010年08月09日 11:10

何以安贫乐道

少数富人的生活纸醉金迷,百无聊赖,骄横跋扈,因此找人忌恨。这些富人何以如此,人们有许多说法,其中一种有影响的说法,是认为中国没有宗教传统,其实是说中国没有基督教传统。我自己不信教,并对中世纪天主教的种种恶行存有心结。但随着阅历和阅读的增加,我越来越以为过去对宗教的批评的确有些简单化。

宗教其实有多种功能。教徒们构成一个社交圈子,教会提供公共服务,而且不强制征税。说灵魂由上帝关照,那是夸张,但教会文...

阅读全文>>